改革不仅是利益的调整,而且也是社会结构的重构。所谓社会结构的重构,在个人的层面上,意味着社会成员在社会中的位置、地位和身份的变化。在20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人们社会位置、地位和身份越来越多样化,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也越来越大。同时,一些原来在社会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的人,可能已经或正在失去自己的优势地位;而原来在社会结构中处于劣势地位的人,也可能获得了改变自己劣势地位的机会。
这样的一种社会结构变动过程,对每个人的社会生活都会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换言之,在社会结构变动时期,每一个人都面临着一个重新定位的问题。而这种重新定位与个人的努力是直接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说,在这样的一个时代,无论是为了保持优势或获得优势,个人都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这与改革开放前的时代是根本不同的。在改革开放前,资源主要是由国家来配置的,僵化的体制限制了个人的努力。在今天,市场开始成为社会配置资源的主渠道,个人的努力开始具有立竿见影的功效。如果仔细分析一下我们今天的社会生活,还可以发现这样的一种情境:一个人在未来的社会结构中占有什么样的位置,在很大程度上则取决于他现在的努力。这样就在社会的各个阶层中形成了一种普遍的以迫不及待为特征的心理。
由个人重新定位造成的竞争精神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动力。但这个过程也会造成个人的焦虑与不安,如果这种焦虑与不安超过一定的限度,则会对社会生活产生负面的影响。在今天的社会中,人们会有更多的机会看到自己不如人,会感到差距的存在。于是,着急、焦虑、失望、沮丧普遍存在。个别人甚至铤而走险。这就向社会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如何尽量缩小由此造成的消极影响。这至少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将社会的差别和不平等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之内;二是使社会的不平等程度非敏感化。(作者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